|
技术支持
|
|
煤气安全的预防知识 |
|
|
一 煤气中毒的预防
1、煤气中毒的原因:
煤气中含有大量的CO,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,化学活动性很强,能长时期与空气混合在一起。CO被吸入人体后,与红色血球中的血色素结合成碳氧血色素,使血色素凝结,破坏了人体血液的输氧机能,阻碍了生命所需的氧气的供应,使人体内部组织缺氧而引起中毒。
2、CO中毒的症状:
煤气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两种:
(1)急性煤气中毒:
当空气中含CO浓度较高,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大量的CO,所表现的中毒现象为急性中毒。
急性中毒的患者,虽然是由于组织缺氧而引起,但在外表上却不像一般窒息的病人。皮肤、粘膜、手指的颜色不发青紫,而且鲜红色。但往往皮肤上有紫红色的斑点,有时还可能有水泡形成,尤其在手足部的皮肤最为多见。
另一种情况是空气中的CO的浓度较低,而吸入时间较长,就可能发生轻度中毒现象,如轻度的头痛、头晕、眼睛发花、全身无力,在劳动时感到呼吸有些急迫短促。如继续在这种情环境下工作,则头痛、头晕渐渐加重,并且还可以出现耳鸣、心跳、恶心、呕吐以致神志渐渐不醒,最后不省人事。同时呼吸、心跳也逐渐变弱,如不及时抢救,最后可能因呼吸、心跳停止而死亡。
(2)慢性煤气中毒:
中毒者在数天或数星期后才出现症状,如经常性的头晕、视力减退、健忘、甚至变成了呆痴,还可能发生肢体麻痹和CO性脑炎,这些症状大多数是可以慢慢恢复,也有极少数不能恢复而引起后遗症。
另一种情况是:人们如果长期在含有低浓度CO的空气中进行工作,每天要吸入少量的一氧化碳,长期以后,可能引起慢性中毒,其主要症状为:贫血、面色苍白、心悸、疲倦无力、消化不良、呼吸表浅、体重减轻、头痛、感觉异常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等。
(3)中毒的程度:
一般可分为轻度、中度和严重三种情况:
a)轻度中毒:
从表面上看,中毒者与一般正常人区别不大。但心跳加快,精神不振,头痛、头晕,有时呕吐、恶心。
b)中度中毒:
中毒者脉膊加快而弱、心慌、眼前昏迷、呼吸急促、烦躁不安、知觉敏感降低或散失、意识混乱、瞳孔扩大、对光反射迟钝、血色是桃红色、患者处于昏睡之中。
c)严重中毒:
在中度中毒情况下,再吸入一氧化碳就变成严重中毒。其口唇成桃红或紫色,指甲花白,手脚冰凉,脉膊停止,心脏跳动沉闷而微弱,失去知觉,瞳孔放大。对光无反射、有时患者还会抽筋,大小便失禁,处于假死状态,如不及时抢救就会死亡。
3、造成煤气中毒的原因:
(1)煤气设备泄露没有及时发现,或已发现而又不及时处理。
(2)对煤气性质认识不足,在超过卫生标准的煤气区域工作而又不戴防毒面具。
(3)在煤气设备附近休息、打盹、睡觉。
(4)停送煤气,不注意空气流向,或设备内残留煤气处理不彻底,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。
(5)煤气倒窜到蒸汽及水管内,引起人员中毒事故。
(6)煤气区域不挂“煤气危险禁止停留”的标牌。或安全制度不严格,误入或提前进入危险区。
(7)管网系统压力波动过大,超过水封安全要求造成水封压穿,煤气泄露。
4、如何防止煤气中毒:
(1)严格执行煤气安全规程和制度。
(2)煤气单位上岗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,否则不能上岗工作。
(3)在煤气设备上抽堵盲板,动火检修,必须到煤气主管单位办理动火证。防护人员要到现场监护,否则不能工作。
(4)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,如清灰等,进入设备前必须做鸽子试验或化验分析,合格方可入内。
(5)对煤气设备,特别是室内设备,应有定期检查泄露制度,发现泄露及时处理。
(6)对新建、扩建、改建或大修后的煤气设备在投产前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,合格后方可投产。
(7)发现冒跑煤气或带煤气作业,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。
(8)不准在煤气地区停留、睡觉或烤火。
(9)煤气防护机构要定期对煤气场所进行一氧化碳分析测定,发现超标及时处理。
(10)蒸汽管道不能与煤气管道长期联通,用完后立即断开,防止煤气倒窜造成中毒。水管应装逆止伐,以防断水时倒窜煤气。
(11)煤气地区应挂明显的安全标志牌。
(12)在煤气区域作业,必须站立在上风口。屏住呼吸,作业完后立即离开。
5、中毒抢救:
(1)解除患者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,肩部垫高10~15cm,头尽量后仰,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畅通。
(2)清理口腔,清除嘴中灰尘杂物及分泌物。
(3)检查脉膊,瞳孔及四肢有无损伤,判断中毒程度。
(4)检查患者中毒程度,如属轻微头晕,但神志清醒者不需清理口腔,如失去知觉不能自主呼吸,应做好强制给氧的准备工作,清理口腔。
(5)轻微者可直接给予自主呼吸。
(6)较重者清理口腔发生困难应用开口器将患者口腔启开,注意是否有假牙等,异物应拿掉,可用拉舌钳拦出舌头,根据患者年龄、口腔大小、放放压舌器强制给氧。
(7)如发现患者有痰,呼吸道堵塞,可用吸痰器,由鼾腔插入24~32cm,打开气阀抽出粘液。
(8)经中毒者单位负责人或抢救医生同意后方可停止供氧。
(9)未经毒者单位负责人或医生同意,不得送往较远医院,就近送往医院,应不间断供氧。
二 煤气爆炸的预防及处理
煤气爆炸是煤气的瞬时燃烧并产生高温、高压的冲击波,从而造成强大的破坏力,这就叫做煤气爆炸。
1、产生煤气爆炸的原因:
(1)煤气来源中断,管道内压力降低,造成空气吸入,使空气与煤气混合物达到爆炸范围,遇火产生爆炸。
(2)煤气设备检修时,煤气未吹赶干净。又未做化验,急于动火造成爆炸。
(3)堵在设备上的盲板,由于年久腐蚀造成泄露,动火前又未做试验,造成爆炸。
(4)窑炉等设备正压点火。
(5)违章操作,先送煤气,后点火。
(6)强制供风的窑炉,如鼓风机突然停电,造成煤气倒流,也会发生爆炸。
(7)焦炉煤气管道胶设备虽然已吹扫,并检验合格,如果停留时间长,设备内的积存物受热挥发,特别是萘升华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范围,遇火同样发生爆炸。
(8)烧嘴不严,煤气泄露炉内,点火前未对炉膛进行通风处理。
(9)在停送煤气时,未按规章办事,或者停煤气时,没有把煤气彻底切断,又没有检查就动火。
(10)烧嘴点不着火,再点前对炉膛未作通处理。
(11)煤气设备(管道)引上煤气后,未作爆发试验,急于点火。
2、煤气爆炸的预防:
(1)送煤气前,对煤气设备及管道内的空气须用蒸汽或氮气赶净,燃后用煤气赶蒸汽中氮气,并逐段做爆发试验,合格后,方可送给用户。
(2)正在生产的煤气设备和不生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可靠断开,切断煤气来源时必须用盲板。
(3)对要点火的炉子需用严格的检查,如烧嘴开闭器是否关严,有否漏气,烟道伐门是否全部开启,确保炉膛内形成负压,方可点火。燃后稍开煤气待燃着后,再调整到适当的位置。如点着火又灭了,需再次点火时,应立即关闭烧嘴伐门,对炉膛内仍需作负压处理,待煤气吹扫干净后再点焱达煤气。
(4)在已可靠切断煤气来源的煤气设备及煤气管道上动火时,一定要经检查、化验合格后,方可动火。对长时间未使用的煤气设备动火,必须重新进行检测,鉴定合格方可能动火。
(5)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或管道上动火,应保煤气的正常压力,只准用电焊,不准用气焊。同时要有防护人员在场。
(6)凡停产的煤气设备,必须及时处理残余煤气,直到合格。
(7)煤气用户应装有煤气低压报警器和煤气低压自动切断装置,以防回火爆炸。
(8)检修后投产设备,送煤气前,除严格搂标准验收外,必须认真检查有无火源,有无静电入电的可能,然后才按第一条的规定送气。
(9)停、送煤气时,下风侧一定要管理好明火。
为了防止煤气爆炸,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,防护人员必须对煤气设备作周密的检查,一切检查和化验必须有记录、有数据:在安全的基础上确认为无爆炸性混合气体时,才准操作人员工作。
3、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:
(1)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,并迅速把煤气处理干净。
(2)对出事地点严加警戒,绝对禁止通行,以防更多人中毒。
(3)在爆炸地点40米之内禁止火源,以防止着火事故。
(4)迅速查明爆炸原因,在未检明原因之前,不准送煤气。
(5)组织人员抢修,尽快恢复生产。
(6)煤气爆炸后,产生着火事故,按着火事故处理。产生煤气中毒事故,按煤气中毒事故处理。
三 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及处理
1、引起煤气着火事故的原因:
引起煤气着火的原因很多,多数是设备泄露煤气遇明火而引起燃烧。着火的地点一般在入孔、法兰、放散阀、伐门、试验头等处。煤气爆炸事故的同时也会引起着火事故。其它引起着火的原因还有:煤气设备、管网动火时,没有采取必要措施而引起着火;静电、雷击、或电气火花遇上泄露煤气而着火;铁器具碰撞的火花遇上泄露煤气而着火;在煤气泄露处附近生火或吸烟引起着火等等。
2、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;
(1)保证煤气设备及管道的严密性。经常检查发现,泄露及时处理。
(2)在煤气设备上动火要先办好动火证,并检查动火前准备工作是否按规章要求去办,要有安全的预防措施,并有安全部门检查确认,否则不准动火。
(3)煤气区域及煤气作业区,要有严格的火源管理制度。
(4)设备、管道要有良好的接地线,电气设备要有完好的绝缘及接地装置。对接地线要定期检查测试。
(5)带煤气工作时,必须使用铜制工具,在铜制工具上要涂黄油,防止工作时与设备碰撞产生火花。
(6)煤气设备及管道附近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。
(7)凡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,必须做到:
a)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,并认真处理干净残留煤气。
b)检测管道和设备内气体合格。
c)对设备内可燃物质清扫干净,或通入蒸流。动火始终不能中断蒸汽。
(8)煤气设备、管道的下列部位易造成泄露,应经常检查,这些部位是:阀芯、法兰、膨胀器、焊缝口、计量导管、铸铁管接头、排水槽、煤气柜侧与活塞间、风机轴头、蝶阀轴头等。
3、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:
(1)由于设备不严密而轻微小漏引起的着火,可用湿泥、混麻袋等堵住着火处灭火。火熄灭后,再按有关规定补好漏处。
(2)直径小地150mm的管道着火时,可直接关闭阀门,切断煤气灭火。
(3)直径大于15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,切记不能突然把煤气闸门关死,以防回火爆炸。
(4)煤气大量泄露引起着火时,采用关阀降压通入蒸汽或氮气灭火。在降压时必须在现场安装临时压力表,使压力逐渐下降,不致造成突然关死阀门引起回火爆炸。其压力不能低于5~10mm水柱(煤气最低压力)。
(5)煤气设备烧红时,不得用水骤然冷却,以防管道和设备急剧收缩造成变形和断裂。
(6)煤气设备附近着火,影响煤气设备温度升高,但还未引起煤气着火和设备烧坏时,要正常供气生产。但必须采取措施将火源隔开并及时熄灭。当煤气设备温度不高时,可用水冷却设备。
(7)煤气设备内的沉积物,如萘、焦油等着火时,可将设备的入孔、放散阀等一切与大气相通的附属孔关闭,使其隔绝空气自然熄火。或通入蒸汽或氮气灭火。熄火后切断煤气来源,再按有关规程处理。
|
|
|
|